金榜之路
学大陪你
个性化辅导
关于我们  |  联系我们

家长和孩子一起经历高考的感悟

来源:学大教育     时间:2015-09-23 22:14:38


高考对于学子们的压力十分巨大,同样带给家长们的压力也是不小,很多人都想了解到家长和孩子一起经历高考的感悟,下面是一位陪考妈妈的内心感悟,希望大家能同我一起阅读,体验一个母亲的辛酸。

一年一度的高考又要来临了。俗话说得好,人往高处走,水往低处流。中国的父母,总怀有望子成龙之心:或欲子跃出寒门,改变命运;或盼子实现父辈理想,成就人生;或望子光宗耀祖,誉满门楣……

在如今这个追求知识经济的时代,在优质教育资源依然稀缺的今天,高考很自然地成了承载莘莘学子及其父母十几年的追求、付出与期盼的现实载体。于是,便有了家长“成也高考、败也高考,爱也高考,恨也高考”的情态,和一种“自古华山一条路”的特别意味。

事实上,高考不同的结果,开启了不同的命运之门,衍生了无数考生和家长饱含甜酸苦辣的内心感受,上演了一出出充满人间酸甜苦辣的生活剧。说起高考来,哪一个考生,哪一个家长,不都是心中有无限感慨,口中有无尽的话题呢?

去年6月,我儿子参加了高考,他随我省52万名考生一起,紧张而又充满期待地挤上了“独木桥”。我和所有考生的父母一样,与自己的孩子一起,经历了人生中五味俱全、百感交集的“高考人生”。这番经历,今天回想起来,仍鲜活于心,历历在目。期间,我毫无例外地承受了孩子高三备考阶段的压力和紧张,出现过报名阶段的种种困惑和迷惘,体验了等待录取通知书过程中那种焦急与期盼的心情,也收获了孩子一朝梦圆、金榜题名时的欣喜和安慰。

高考之路 小学起步

我和孩子的父亲都是上世纪80年代重点大学的毕业生。从孩子出生起,我俩就与天下的父母一样,对孩子充满爱心和期待。我们心中还怀有一种情结,那就是:“身为知识分子家庭的后代,我们不能让孩子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。”因有这样的期望值,从孩子上小学开始,我就从一件件小事做起,夜间给孩子辅导或陪读,周末送他参加各种培训班。也许是天助有心人,孩子小学升初中,如愿以偿地上了省一级学校,3年苦读后,又以良好的成绩留在本校的重点班。我和许多妈妈一样,从小学至高中,每天都和孩子一起,为未来的高考作准备,一年年、一月月、一天天……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近高考。

记得孩子上高中时,曾有朋友羡慕地说:“你孩子考上了好中学,就等于是一只脚踏上了大学的校门。”事实绝非如此。孩子成长的经历告诉我,天下绝对没有学习成绩的保险箱。孩子今天的好成绩,并不意味着他朝也优秀如初,更不意味着他在来日的高考考场上马到功成。面对高考,考生和家长首先要面对和克服的问题,就是来自环境和心理的压力,这是现实的、人人无法逃避的问题。

就环境方面的压力来说,像去年,高考只有30%的本科录取率,这本身就是一条横亘在考生和家长面前的鸿沟,面对如此严酷的PK规则,谁敢轻言不在话下呢?而从社会的心态来看,高考已成为学子改变人生或升华命运的一个竞赛场,从1977年开始,日积月累的种种高考影像、心态和效应,像一层层神圣的光芒,笼罩在“高考”这一原本只是学生学习检测手段之上,使芸芸众生对它怀有一种远距离的敬畏感。

未上战场 先闻硝烟

还在高二下学期,我家孩子就“未上战场,先闻硝烟”,常常向学长打探备考的各种信息,四处搜索备战参考书,一时是题海战术,一时是重点击破,步步为营进入状态。到了高三上学期,孩子更是强烈地感受到来自学校的紧张备战气氛。其时,尚未完全从暑假相对宽松的氛围中走出来的他,才跨入教室,就蓦地看见黑板上醒目的高考倒计时。校园四周也张贴着一幅幅掷地有声、誓言一般的拚搏口号,以及一个个鲜明、高昂的高考目标陈述。所有的信息告诉他:“你要高考了!”当天下午,儿子一进家门,就迫不急待地把学校的气氛告诉我们,那种兴奋中夹杂着紧张的神态,让听者大受感染。一下子,我们夫妇都意识到:孩子进入了高考的攻坚期,感觉到具体的压力了!

紧接着,儿子面临的是一周数次的考试,到后期甚至是一天两次的考试,常常是今天应对英语,明天迎战数学,周而复始,没完没了。不仅如此,随着高考之日将近,学校向高三级重点班提出了本科重点率40%以上和本科率90%以上的具体目标。为实现目标,级长和班主任级级动员、层层加码。特别是被视为“高考热身赛”的3次模拟考试,对孩子的心态影响特别大。其间,孩子日以继夜,连续作战,直到晚上10时集体自习完后,还拖着疲惫的身体,回家夜战到12点半。

一次家长会,我来到了教室,刚坐下,还没听到老师介绍情况,便现场感受到孩子学习的紧张。只见他那小小的位置上,书本一堆堆,桌面上是书,抽屉里是书,地下还有一个大大的塑料箱子,里面也层层叠叠放满了书。想想孩子超出1.8米牛高马大的身材,每天屈身在其中,横竖摆放都非常拘束的情境,我这个曾经的读书人陡生感慨:“现在的孩子太难了!”那一刻,我对孩子充满了恻隐之心,心想:“作为父母,不应在孩子感受到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时再额外施压,而是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来看问题,和他一起来面对压力,缓解压力。”

面对“逃学” 理解万岁

记得高考前半个月,学校的高考复习正在密锣紧鼓中。我家儿子一反常态,“逃学”了一个下午,自己一人逛到附近的运动城去了。知情的老师焦急万分地给我打来电话,当时我听了,觉得不可思议,左思右想都不明白孩子为什么要这样做,感到非常生气和忧心。傍晚,我把情况告诉了丈夫,他冷静地对我说:“在这关键的时刻,孩子这样做,自然有他的想法,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。或许,这就是孩子实现自我调整的一种方式呢!”丈夫的话,让我有所启发:是啊,这一种“短暂”的逃避,也许正是孩子自选的一种环境转换方式吧?理解了这种心态,晚上孩子回家,我只是轻描淡写地提醒了他一句,并没有责备他。而他,也很快又进入了状态。

在高考前,每一个考生和家长要面对的重要难题,就是如何填报志愿。孩子喜欢或能够读什么学校、修什么专业,是一个问题,而孩子的高考分数能够读什么学校、修什么专业又是一个问题。目前我省“先报志愿,后考试”的做法,的确有一点同时“考家长”的意味。我的做法是,把孩子高中毕业会考和3次模拟考试的成绩,一一记录下来,把它们制成表格后进行前后对比,再加上对孩子平时成绩的把握,从而评估出孩子高考的大致成绩。在报志愿时,我主要权衡了3个方面的因素:一是参考上一年各院校各专业的录取分数线;二是在准确评估孩子的高考成绩的基础上,上下预留三四十分作浮动空间;三是报选院校形成阶梯层次,同时考虑报考“大年小年”的流向因素。现在回头看来,这种做法还是切合实际的。

说到报考志愿,每个父母都有自己的理想。还在孩子要分文理班的时候,我就想让儿子子承母业读文科。高考报志愿时,按我的心愿,特别希望孩子读经济类的专业,以适应当下的经济社会。但我更清楚,“强扭的瓜不甜”,所以无论分班也好,报志愿也好,我们都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。他说出省读书,我们不阻挠,他说学工程类专业,我们也不反对。相信孩子自己的选择,让他放开手脚去追求和实现自己的理想。

家里多年从事教育事业的公公,历来主张欣赏教育,常常对孙子鼓励有加,即便模拟考试孩子成绩不太理想,他仍然相信孙子,从不给他加压,总是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。在这样的宽松环境下,孩子如愿地考上了自己心中理想的院校,修读了自己心仪的专业。跨过了高考的门槛,一家人的心态,一下子轻松和踏实了,我这个妈妈更是如释重负。

风雨同路 共同成长

回顾与孩子一起走过的风雨高考路,我的体会是:“心急吃不了热豆腐。”作为一个家长,应该有充分的耐心来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,做到学习上解困、心理上解惑,与孩子携手共进,共同成长。“多一分关注和理解,少一分责备和批评,多一分引导和帮助,少一分束缚和拘绊,营造环境胜于通宵陪读,释放身心胜于营养强补。”这是我这个过来人想借这篇文章,对同样经历的家长说的一句心里话。

今年“五一”黄金周,孩子从省外的学校回广州,带回了一些自己精心制作的反映大学生活的录像。看完生动精彩的镜头,我心怀大开,甚为安慰,遂写了一首《你青春的舞台多么精彩》作为他的生日礼物。开头是这样的:

你还是我怀里安睡的婴儿

今朝的霞光里

你已是胸怀理想 独闯四方的青年

飞逝的岁月在期盼中沉淀

眼前唯见

亮丽的青春舞台上

你那张神采飞扬 无比阳光的脸……

孩子终究会长大、会成熟的,当你还是一位陪读或是陪考妈妈时,你就是在生命的春天里播种希望。可以说,每一个参加高考的考生及其父母,都经历过备考的历练和艰难,都拥有自己独特的备考心理历程,并在这个过程中感受人生,把握命运,品味生活。

生活中的你、我、他,个个都一样。

家长和孩子一起经历高考的感悟就是上面的这些内容,面对高考,我们早已不是襁褓里的孩子,现在的我们都是战士,向着前方,全力拼搏,奋进!

网站地图 |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: | 服务时间:8:00-23:00(节假日不休)

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400-810-5688 举报邮箱:info@xueda.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

京ICP备10045583号-6 学大Xueda.com 版权所有 北京学大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324号
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-2010009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00956